导航栏

×
活动范文 > 活动心得 > 导航

蒂凡尼的早餐观后感影评(精选好文)

在我们从活动中受到启迪时,我们会将自己的收获写下来。总结自己的心得体会能帮助自己认识一个新事物,让我们写一些参与活动的心得体会吧。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蒂凡尼的早餐观后感影评(精选好文)”,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又是一个闲置的下午,电影《蒂凡尼的早餐》加入了我打发时间的行列。这恰恰给我一个思考的空间,去反思这部电影给我带来的意义。这部电影囊括了这段时间探索的所有命题。关于物质、规则、爱情、人格、自由。

关于人格

——没有完美的人格

“你在巴西有农场吗?”

“她喜欢这些,那你进去吧。”

电影中的霍利,相貌好,反映灵敏,觉悟高,有野心,思想不羁。成熟的人格首先是包容的。他看穿了你的窘境,成长环境带给个体的局限,看穿了你的虚荣、美丽、聪慧、天真……亦正亦邪。他知道这些就是你。

这种感情其实掺杂了很多因素,关于个体始终在寻找世上另一个自我。两个真实美好的人格才能演绎一段美好的故事。(典型的例子是泰坦里克号这部电影)两个人一起做此生都没做过的事。

拿一些时间去做一些貌似荒唐的事:想想如果我们的思想局限在社会交给我们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还会有那些经典的电影镜头么。被大家记住的,都是一些独创性的,一些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

关于规则

——随心所欲不逾矩。

想想看,大多数人集体沉默着坐在图书馆里——为什么对打破沉默如此噤若寒蝉。因为集体的沉默使然。规矩原是为了保障大多数人的权利,国家机器也如此。因为一些媒介,将一些人过于放大。如果大多数人的权益在得到了保护的基础之上,我们是否能够暂时放松下神经,明白生命中还有没有比一味遵守更重要的事情;电影中的“小人”是把这个制度下要求你有的思想内化成了自己的思想,还浑然不知,觉得自由,同理,大多时候我们都扮演的是“小人”中的一员,是这个制度下的懦夫。不在图书馆大声说话,不是不想打扰别人,而是习惯使然让我们变成了沉默大多数。

关于物质和爱情

——物质和爱情缺一不可

要物质也要爱,两者缺一不可。要长久,要面面相觑很多年。还要把握好尺度。这就是为什么在现代社会爱情是最高的功课吧。

关于自由

——自由是在头脑中,它只存在于不断地追寻和改变中

我一直觉得稳定的生活是最危险的,犹如行走在剃刀边缘。以百进制来算,我们每个人此生能够结识的人实在有限,但是总有人是你觉得特别赏心悦目的,有些人是路人就是路人,这是永远无法改变的。除非你不是独立的个体完全没性格,才会跟任何人都合得来。在有限的时间,我们当然要不断地调整战略去寻找相对符合条件的人。然后像海绵一样,不断从身边的人事中吸收营养着前行。

“你胆小,你怕事,你害怕承认生活它本来就是这样”

毛姆在《月亮和六便士》里说,有些人诞生在某一个地方可以说未得其所。机缘把他们随便抛掷到一个环境中,而他们却一直思念着一处自己也不知道坐落在何处的家乡。

“在没有找到合适的地方之前,我不想拥有任何东西。”大多数人就如那只没有名字的猫咪,在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之前,不属于任何人,亦不想拥有任何人。

我们从出生开始,身上就背负了太多生长环境的烙印。从某一程度来说,我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是我们自己。要直到很多年以后,辗转了很多人事,逐渐搞清楚了究竟自己是谁,能够给自己定位了,或许才能真正成为自己,从旧有的思维中抽身而出,建立起自己的思维系统。在此之前,哪里都不是家,就如那只被丢弃在雨中的猫咪。

关于自己

——至少我得到了一个爱我的人

End.观后感影评》

延伸阅读

美国丽人影评观后感(精选好文)


“应该有个人把他干掉!”这是《美国丽人》开始的第一句话,这句话作为开头不得不说导演为我们制造了一个很大的悬念,这个妩媚的女人是谁?她口中的“他”是谁?那个回答她的男人又是谁?这是一个多么巧妙的设置,开篇便吊起了我们的胃口。

电影是由一个全景带入,然后镜头慢慢拉近,最后拉到一个街道,一间屋,一张床,一个步入中年的男人,故事也就由此展开。“在沐浴是自卫,这是我每天的高潮。”这为我们展现了寂寞、失落、猥琐、对性有着强烈欲望的男人,当然这也为后面莱斯特迷恋上女儿的同学做了铺垫。

不得不说电影开篇便有一物贯穿始终——那就是美丽、热情、娇艳的名叫“美国丽人”的玫瑰。玫瑰有刺,但很多人却依然为了它,不息被刺而想拥有它。莱斯特仿佛也是为了摘这朵玫瑰,而不停的突破这自己、打破这自己,让自己不再受着捆绑,让自己能够脱离出来,追求自己想要的。

电影中展现了对于自我的抽离,对于幸福的思索,对于性的欲求,对于婚姻的审视,对于亲情的思考。两个徒有其表的家庭,三个对于社会人生还在迷茫探索的青年人,四个经历过婚姻并且只是维持这段关系的中年人,他们有着紧密的联系。

靠着自卫、幻想满足自己欲望的莱斯特在最后有机会获得自己一直想摘下的那朵玫瑰时他止住了,仅是因为安吉拉那句“这是我的第一次”,其实我想莱斯特是知道安吉拉的欺骗,我想他只是突然想起了他的女儿,所以他选择了保护那个和自己女儿一般大的孩子。

里奇之父,对着纳粹有着莫名崇拜,一切的军人主义,一切的顽固,他厌恶一切超出常理的事物,他厌恶基佬,其实他确实实实在在的基佬,最后出于羞愧他结束了莱特斯的生命。

里奇,一个暴力之下长大的孩子,不得不说他或许心里某处真的有些病态,不然他不会喜欢那些稀奇古怪的事物;他其实是想要有所自由,所以他才会去拍那个被风吹起的塑料袋;他很幸运最后可以得到珍妮的爱,最后他可以有一个为了他愿意与他远走追求自由的女人;其实一直觉得看着死去的莱斯特他那一抹微笑,就像是蒙娜丽莎的微笑微笑一般,让人有些毛骨悚然。

珍妮,一个有着些保守思想却又想有所突破的女孩,她恨她的父亲,他认为她的父亲猥琐、变态,其实这也是一种对于父亲爱的渴望,其实她一直渴望着父亲能够关心她,爱护她,只是他和她的父亲却一直疏远着一直越走越远。

珍妮的母亲和里奇的母亲,两个同为婚姻失败的女性,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个打破婚姻的束缚,在外面与其他男人厮混,满足自己心里面那对性、对爱情、对婚姻的最后的追求,最后东窗事发,她有做着漫长的心里挣扎是背信弃义还是墨守成规,可是由不得她选,莱斯特已经死去,最后她的嚎哭,或许有着对于莱斯特最后的留念,或许也是心里的一种解放;可是同为女人,里奇的母亲显得分外保守,一直忍受、忍受、忍受,其实我想做一个大胆的猜想,会不会最后会是这位沉默的女人揭发了自己的丈夫?

故事,就这么周旋于几个人,就这么结束了,故事结尾,莱斯克是笑了,有苦笑、有对过去幸福过的笑容、其实想想过去、展望未来或许我们都是幸福的,人生不可能永远活在死循环里,痛苦会有的,幸福当然也会有的。

电影结束,从一个张桌,一个死去的男人,一个家,一个街道,到一个全景、

或许我们都不过是这博大世界中渺小的一点。

影评观后感》

怒放之青春再见影评观后感(精选好文)


青春到底是什么,是已经远去的时光,是曾经稚嫩的心智,是挥之不去的回忆,还是蓬勃健硕的躯体。其实青春是五颜六色的,是千金不换的,也是我们心底深处最纯净无暇的一处留白。它见证了那些我们每个人都曾经走过的足迹,它代表了那时我们都曾经年轻美丽过的印记,它祭奠了那段易逝却永不回的人生无畏和寥寂。

一部大家都认为的好电影,它可以没有宏大的主题,它可以不加复杂的特技,它也可以不用明星的烘托,但是它只要拥有一种可以打动人的精神抑或是一个可以与观影者引起共鸣的体验,那它就可以走心的,显然《怒放之青春再见》就彻彻底底地算得上是一部这样的电影。它用多数人都经历过的,或者是正在经历的对于情感怒放的大学岁月为主要背景,而与多年后,青春已逝、人到中年相互穿插,让青春的美好和意愿与现实的无奈和困惑相互交替,让青春时代的爱与梦想与中年时代的现实与失落相互对比,更真切与残酷的看清两者之间的距离。

电影中潘粤明饰演的公司中层白领“马路”,有温良贤惠的妻子也有聪明可爱的女儿,他步入中年后的生活平稳和单调,简单得只在家庭与工作间反复,乏味且毫无新意的生活让已经失去了朝气的马路显得无精打采。而与刘孜饰演的妻子安静,在同龄中人,特别是同学中略显底气不足的境遇与他人锋头正劲的事业让马路和妻子似乎有些难堪。然而索然无味的生活让马路对任何事情都缺乏动力与激情,不算太如意的人生带给他渺茫和无助的前景,但直到他那个大学时代,曾经心底里最爱的“她”的出现。

没有谈过一次恋爱的大学时代,就等于白白上了一次大学。在任何年代,青春与爱情都是分不开的,在情窦初开的青春年华,激情四射的马路对清纯美丽的李爱(温心饰演)一见钟情,这种发自于内心深处最原始的爱的冲动,在经过了暗恋的挣扎后,马路决定通过音乐吸引李爱的目光,并且真的拉近两人的距离――他与同样酷爱音乐高挑帅气的主唱郑天亮,猥琐机敏的贝斯手侯亮以及呆萌憨厚的“铁岭鼓王”钱大宝组成了一只叫做“怒放”的乐队。

音乐的梦想与泡妞的本质是支持“怒放”乐队的全部。原本是对于音乐的单纯热爱和对于女孩的简单冲动组成的乐队,谁也没有想到他们从一出现在校园就开始受到热捧,令人热血沸腾的演唱挥霍着青春的不羁,畅快淋漓,好不自在。然而随着主唱郑天亮意外的“跳槽的背叛”让这支乐队终究已解散收场,而马路与李爱懵懂的爱情也挥之湮灭。

残酷的现实,让这4个把音乐当做梦想的男孩开始各奔东西,命运的捉弄让马路与李爱有缘无分,错过了情感在最应该发生交集的岁月,而这份随之破灭与错过的爱情一晃就是20年后。李爱的再次出现,就如同给心灰意冷的马路打了一剂强心针,再次点燃了他不甘现状的心火,只为了完成当初的梦想。而他们也放下了多年前的隔阂再次重聚,在海边的梦想岛忘我地高歌,热爱音乐的初衷从来未变,兄弟间的情谊从来未改,追逐梦想的心境从来未完,四位乐队成员再次完成了自己人生的升华,青春不死,音乐不停的精神让所有在场的聆听着为之动容。

首次当导演的水木年华的成员、音乐人卢庚戌,他用这样一部向青春致敬,为音乐正名的影片去祭奠、追溯以及回忆我们的青春,带入感极强,它集体回忆式的自嗨,始终调动着每一位青年和中年观影者的情感,它让本该掩藏在心底不愿与人分享的,独自一人回味与沉思的青春往事,赫然的清晰与直白,它让已经忘却和逐渐淡薄的记忆,又重新映射出我们曾经最初的感受与梦想,与现在青春远去的我们遥相呼应。《怒放之青春再见》,它用激情的热血、不羁的音高,和洒脱的情怀带我们一起去领略那段美好而无法重来的青春岁月。

本文网址:http://m.f236.com/huodongxinde/13503.html

相关文章推荐 更多
N 编辑推荐 更多
热门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