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活动范文 > 活动心得 > 导航

电影等风来影评观感(精选好文)

每当我们参加完一个活动,我们可以将自己的所思所感写下来。心得体会能够反映一个人的思想情况,一篇活动心得要怎么把它写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电影等风来影评观感(精选好文)”,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影片的开头,程羽蒙就在一群富二代或貌似被包养的女人面前装,对饭菜的评头论足,对灯光的挑剔,使她在众人的惊讶中得到了一丝虚荣心的满足。为了不让人知道自己住得寒碜,拒绝了别人的相送,花三百块租了一辆车,最后由于囊中羞涩,还是坐地铁回到简陋的出租房。这样的人在现实中也见到过,而且还真不少,几乎每天都在上演现实版程羽蒙的故事。曾经有一个人戏谑地称这类人为:贩子。这样的人大都出自并不富裕的家庭,因为周围环境的改变,极力地想融入周围的圈子,想让人看得起,所以才拼命装出一种符合所在圈子身份的样子。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外表强势,内心脆弱。这种人没有什么坚持,更别说信仰。他们在随波逐流中迷失了自己,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戴着面具生活,活得拧巴是情理之中的事。我曾经跟不止一个这样的程羽蒙们在一起共事,看她们在我面前表演,装阔,炫耀,摆出趾高气扬的样子。

初看片名《等风来》,还以为是一部很烂的古装武打戏,看到影片的最后,才明白导演及编剧的良苦用心:别瞎折腾,没什么用。静下心,做自己,等风来。这是我看完《等风来》的感受,貌似我有点后知后觉,有点愚钝。但是片中倪妮饰演的程羽蒙好像到最后也只是明白了要静下心等风来,并没有找到自己内心里真正想要的东西。因为自始至终她都没有坚持做自己,而是一味地装。

说到装,谁都会。从古至今,遍及城乡。遥想当年,80、90年代,家里刚买了黑白电视的时候,每天下午我从学校飞奔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视,看那种根本接不上头的电视剧,逮着哪集看哪集,现在想想都特佩服自己,无论从哪一集开始看起,只需十到二十分钟的时间,我就能掌握整个剧情的脉络。而邻居家的一个比我大很多的姑娘,每次到我们家看电视,都要问我,这个是谁,那个是谁,他们又是谁的谁?一开始我很烦,因为她老是打扰我,后来,我在给她讲解剧情的过程中,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慢慢地开始在她跟前装,偶尔有自己也不明白的地方就只能瞎编,自己都不信,却把她哄得一愣一愣的。现在想想那时候的我何尝不是在装,以满足小小的虚荣心,作为对她平时老欺负我的反击。

其实想想,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在现实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但是任何角色一旦投入太深,演得太过,就像极了现实版的程羽蒙,就是装了。生活就是这样丰富多彩:为人父母要在孩子面前装作不但有爱而且一本正经的样子:为人师表要在学生面前装作无所不知的渊博样子;人民公仆要装出两袖清风,浩然正气的样子;做生意的人要装作很有钱很阔绰的样子;比别人多看几本书就装作很文艺的人也不胜枚举。在这装的过程中,有责任也有无奈,无可非议。凡事有度,不要太过。如果在自己不具备的情况下,不计成本不惜代价地夸张炫耀,真就成了贩子。

在我们这个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国度,不管是书本上还是影片中,还是我们生活的周围,这种虚伪和做作都俯拾皆是,随时可见。归根结底,是传统文化使然。这就是我们活得拧巴的原因——太在意别人的看法。

Ihaveadream——每个人都活得真实。唯有真实,才能洒脱。

影评观感》m.f236.com

编辑推荐

天注定观感影评(精选好文)


贾导你到底想什么呢?这次连我都没法理解了,如果一句话概括电影《天注定>观后感,我就想说"千万不要带女孩一起看,不然出来连吃饭的心情都没了。"贾樟柯的天注定是一部完全完全牺牲了票房成就了导演寂寞的片子,以前听老师说片子如果不美好就没人看,感觉就没人也会有个一半吧,今天我深深体会到了片子不美好到底是多少个没人了,本来首映应该是红红火火的,而今天的这场整个电影院就坐了不到九个人,然后随着时间的推进,为数不多的韩国人就全走完了,后来结束时就剩了五六个人。

是啊,观众不喜欢去电影院遭罪寻找不开心,这是一个反面教材,教导我们一定要拍积极向上有希望的片子,观众真的不喜欢联系现实引人思考的片子,我要想以后自己在家慢慢思考,但是我的片子一定要让大家开心幸福。电影人如此少的去看是第一次见,看着看着不断要往出走,也是第一次见,我就两个想法,第一贾导不缺钱,他完全背道而行也很无所谓……第二如果观众把电影硬憋着坚持看完可能也不是一件好事,有损身心健康。上上礼拜看的法国电影叫什么什么的选择,也是阴沉的不行,节奏慢的要死,可是至少结尾时,表现了英雄的无畏和镇定以及命运的不可抗拒,我还流了泪,而且觉得那导演是个天才,觉得电影很帅,可是天注定看完之后,结尾还是一个阴沉思考性的结尾。这个线路不是大众可以接受的,如果人人都看了天注定,肯定会出几个人命,或者奋发出几位拼命,而这个结果很难被电影去认同,就好比一个班坐了三十个人,大家都差不多都叫电影,而一位特别忧郁特别阴暗特别悲痛,他也坐在教室,他也叫电影,可就是朋友不多,难以靠近。

如果说好电影的标准,就一个,是帅,当你去电影院看电影忽然人都一个一个离开了坐席,而且看电影的人都难受万分,那么很明显这个电影就不帅,没有导演想看到自己电影是这种下场,除非他有病或者另有目的,这点虚荣还是很正常的。如果你去了电影院全场都叹为观止,看完了电影可能也平平淡淡但每个人因为电影发现世界原来是这么美好欣欣向荣的话,那么很明显这就是一个帅气的电影。总有这样那样的电影,而唯一的标准就是大家看了心里舒服不舒服,喜欢不喜欢,憧憬不憧憬。好比拍危险关系的导演,它的电影在韩国其功力可谓第一二,可是内容太阴沉,就算一个很好的片子也只有区区二三十万票房,韩国两千万人口,一般三百万票房就是很正常的片子,而这位大导的票房从来没过过三十万,片子好啊,没人否认,可是大家不爱看,因为没人希望自己从电影院走出来,有希望的变没希望的,开心的变痛苦的,随意的变严肃的,积极的变颓废的,把这种转换反着拍,那就很卖座了。想什么,回家自己想,思考什么,自己去思考,观众要的是一个答案,一个诚实的简单的善意的答案,而不是让编剧让导演把大家带入一个反省的困境。没人傻到不懂道理,没人不知道电影是幻觉,也没人不知道自己是能够很开心的,哪怕世上最伤心的人也心知肚明自己可以特别开心!

大家去电影院就是花钱买个被骗。谁骗得好骗得真骗得落花流水紫气东来,谁就是时代的宠儿,大家就爱谁,小丑不能哭,这是原则问题。凡大家爱看的片子,开始肯定是一个感叹句,高潮肯定是一个又一个及其肯定句,结尾肯定是无数个肯定句和感叹句。大概就是,总结一下这种卖座电影的流程就是"啊!对对对!啊!真对!"或者"哇!!是这样的是这样的我就知道!!嗯嗯没错就是这样的!"观感影评》

等风来影评文章 学习活动的心得体会怎么写


生活与工作

如果没有原著小说《游记,或是指南》补充的话,电影《等风来》很难算得上是一部成功甚至完整的影片。情节松散,人物性格勾勒不明晰,连故事表达都并不完整。于是,我只能安慰自己,也许这是导演要让观众自己顿悟些什么吧……

无关文艺青年的旅行意义,无关仁波切或者苦行僧,也无关“佛光笼罩,幽静深远”,小说的全部在我看来,只是让读者思考一个问题:生活的本质应当是怎样的?

程羽蒙,一个在小城市长大的女孩儿,原本纯朴善良的她,曾经也和李热血一样傻傻的有着一副热心肠。然而这些都随着她来到大都市之后逐渐的改变。工作的压力和生活的艰辛让她在这个浮躁的环境中慢慢迷失自己。虚荣成为了她与人接触时的心灵面具。然而在一颗虚荣的心里面永远都有一个卑微、无助的自己。所以,当程羽蒙越来越怀疑自己是否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之时,阴差阳错的,她也开始了一段寻找幸福的旅程。

结局,像一面镜子。

“不管你有多着急,或者你有多害怕,我们现在都不能往前冲,冲出去也没有用,飞不起来的,现在的我们只需要,等风来!”相信当程羽蒙在鱼尾峰等待滑翔之时,每个读者也会把自己置身其中,思考着什么。而我,彷佛也从程羽蒙的身上看到了一个虚虚实实的自己。

自多年前从小城市初来乍到,到如今入台已是10年有余。10年,当年的我现在已然为人妻、为人母,生活上从照顾好一个人变作料理好一家人,繁琐中带着甜蜜;10年,在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当初弱不禁风的小女子已然成了能独挡一面的女汉子!10年,物是人非,却不忘初心。若不是抱着坚定的工作信念和理想,这段人生旅程何以一走就是10年!

程羽蒙尼泊尔之行的任务最后其实并未完成,但是她找回了自己,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其“幸福之旅”也让我在工作方面颇受启发。

首先,深入群众才能获得新鲜的题材。少唱四季歌,增加“体验式报道”。记者的“参与”和“体验”,能让报道更立体,现场感突出。报道更有说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也更能体现“三贴近”。要深入采访,融入感情,抓住体验的过程并感知、感受,才能让受众有更好的现场感。

其次,“深度报道”越来越成为让受众从信息量巨大却显单薄的新媒体回归传统媒体的有效途径。我们可以做精做优“深度报道”,把21视点打造成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品牌栏目。

诚然,环境可以改变人,而人也可以突破自我,不断的适应环境。所谓适者生存,大抵如此。而这,也就是生活吧。(可乐妈)影评文章》

电影赎罪观感影评


第一次观看《赎罪》是在西方文化与文学的课上,老师给我们放的碟片,纯英文,夹带些法语,对于英语水平极烂的我来说,这简直是听天书,所以在根据人物动作表情还有电影氛围等一切除去语言的种种要素综合之后,我猜测着可能的剧情,并且边猜边看了一个小时,最后实在看不下去才放弃。不过,我隐约的通过这一个小时察觉到,这个故事会很长,并且非常吸引人。

之后,我在网上搜来这部电影重新的认认真真的看了一遍。虽然剧情和自己原来猜测的迥然不同,但我的感觉还是不错的,这的确是一个很长很吸引人的故事。

布里奥尼幼时犯下滔天大错,这个错误改变了或者应该说毁掉了罗比和塞西莉亚的一生。她怀着难以摆脱的愧疚生活,也因那次的无知给自己的生命蒙上了阴影。布里奥尼无疑是一个善良的人,她有责任感,才会有负罪感,才会几十年的忏悔,直至写作终结生命尽头还是念念不忘。记得电影里有一个情节,布里奥尼长大后,有一次去她的姐姐家里,参加军队的罗比竟然在那里。并且,原本沉睡的罗比竟然冲出来对布里奥尼破口大骂。在看到这一部分的时候,我隐隐的感到有些唐突,后来继续看下去,才知道这部分仅仅是布里奥尼的想象。那时心头一阵苦涩,猛然体会到曾经的错误给布里奥尼带来的折磨是多么难以消解。

赎罪,没有身体上的痛苦,心却已遍体鳞伤。

由此我想起来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件类似的事情。刚来济南的时候,其他方面还好,就是水喝不惯。记得大学一年级的第一个月自己几乎喝的全都是瓶装的矿泉水。费钱,尤其是想到要四年都这个样子心里就一阵恼火,会时不时的抱怨。那时宿舍里有一个济南本地的小女生,脾气很好,我的抱怨有时候被她听到了,她总是很抱歉的样子。虽然我并没有怪罪她的意思,但我知道,她的心里是不好受的。我忍着不再在宿舍里表现出对水的不满,但那个济南姑娘总是常常关照我。谁知一个多月以后,我居然能够像在家喝水一样把济南的水喝惯了。我没有再对这里的水做出任何不好的评价,后来我和那位可爱的济南姑娘成了好朋友,每天形影不离的。时间一长,我也就忘记了水的这件事。然而,一年半以后,也就是最近,我新买了一个热水瓶,用热水烫了好几遍,来回换了好几瓶水,而且还不放心的过了七八天才敢把它装的水拿来喝。但是,刚喝第一口,一股熟悉的味道就涌进了我的记忆——好难喝!于是猛的醒悟,曾经以为的难喝的水原来不是水的问题,而是装水的容器出了问题!

明白这个事实之后我心里难受的不得了,想到自己当时的表现真想狠狠地扇自己嘴巴。于是深深地自责,脸涨得通红不肯原谅自己。想去找那位朋友当面道歉可已经分班了,许久未提及的往事她也许并没有记在心里。但是终于有机会相见,我辗转一番将话题引到当时,怕会尴尬所以半开玩笑的终于表达了我的歉意,她摆摆手像原谅一件不值一提的小事一样原谅了我。顿时释然,阳光明媚。

我比布里奥尼幸运的多,因为虽然有错但还有机会赎罪,有机会被原谅,但布里奥尼过错中的男女主角都先于她的致歉而去世,布里奥尼能做的,只剩下忏悔,和无法得到受害者原谅的弥漫终生的折磨。

故事很长,很能打动人。氛围很好,伴随赎罪的一生。观感影评》

霸王别姬观感影评(精选好文)


多年来,我一直对“哥哥”张国荣无甚好感。说到我之所以想看《霸王别姬》这部电影,不是简单地因为它是国唯一一部获得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项“金棕榈大奖”的影片,而是在上一年看了一篇悼念张国荣的文章——《因何堕红尘,误我冰雪身》之后我开始对张国荣有了好感。一次意外的机会,我还看了一部张国荣刘德华主演的《上海滩》,张国荣在里面饰演许文强一角深深打动了我。于是,我就对《霸王别姬》这部经典之作有了很大的期待了。

年初,我把自己关在房间,关上门窗和灯,在漆黑一片的夜里我怀着一颗平静的心看了这部电影。看完后,已是深夜三点了。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影片的开头,讲述了程蝶衣不幸的童年。尽管师傅一直强调:“你们赶上了京戏最好的年代。”但古时戏班训练手段严苛残忍。人,得自个儿成全自个儿,要想人前显贵,必得人后受罪。小豆子(程蝶衣的小名)忍耐了师傅的毒打,还得承认自己女儿身。尽管他一直不肯承认,但在师哥小石头遭到毒打时,他开始在潜意识里承认自己是女儿身。

小豆子和小石头最后“成角”了,即程蝶衣和段小楼。这里面也暗涵了一个哲理: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每一个人都可以是那颗茧,只有忍过剧痛,方可成蝶。成蝶与程蝶谐音。我想这就是为何小豆子后来取艺名程蝶衣的原因吧。

然而,蝶衣对师哥的感情正如虞姬——从一而终,而段小楼只把蝶衣当弟弟,不仅不懂他的暧昧,更在冲动下答应要娶同样命运多舛的风尘女子菊仙。三人就此感情交葛。在意识到师哥对自己的淡漠后,蝶衣在绝望之下与官僚袁世卿沉沦。蝶衣对段小楼的感情已超越了兄弟的关系,然而大大咧咧并且胸无大志的段小楼一次一次枉负了他。为了菊仙,他一次一次地伤害蝶衣。到了文革时期,更因蝶衣收养的小四的祸害,段小楼为世道所迫,至此人格沦陷,诬陷程蝶衣无中生有,血口喷人。菊仙也因种种迫害,心灰意冷,自杀身亡。历尽沧桑的程蝶衣和段小楼在文革后再演(排练)《霸王别姬》,蝶衣情感依旧,却蓦地被段小楼提醒:自己原来终究是男儿。是的,自己是男儿,对段小楼的爱情都不过是一场美好而痛心的奢梦,终于梦醒,却将身心都已倾献。不愿梦醒的蝶衣宁愿像虞姬一样,用自己送给段小楼的宝剑自刎了,永远倒在血染的爱情里——从一而终。这时,段小楼才终于意识到,他对蝶衣,蝶衣对他,都不仅仅只是兄弟……观感影评》

别惹我影评观感


谢谢好莱坞和乐视,让我看完《家园防线》就可以看个比较轻松好看的《别惹我》。

近年来德尼罗和汤米貌似也没啥好片子,广告宣传动静也不大,海报平平无奇,搞得我几次在影院都没敢去看,怕弄个《敢死队》那样的蟑螂弄坏我对德尼罗无比喜爱的心境和美好回忆。

刚开始,影片轻松搞怪的调子,就让我等逻辑帝松了一口气。话说,如今能当得起逻辑帝们挑剔的片子也越来越少了。

明确了影片的基调,就很好看,也很耐看。台词、情节的结合,还有音乐、画面、镜头控制,都很细腻、精妙,大师出品,自非粗制滥造之作。三个戏老成精的主角,两个横行无忌的孩子,有款有格的意大利黑帮,都让你觉得很爽,无论输赢。

不满意的地方嘛,有那么几个,一是3个老戏骨的表演,调侃搞怪的成分貌似略微有点过了,特别是德尼罗和汤米,感觉他们自己都忍不住要笑;要是更真实、含蓄一些,可能还会更爆笑一点;二是煽情的成分也好像略多了一点。像他们这种出身和阶级成分,我想,字典里根本不会有“感伤”这个字吧?按照这个思路,贝儿跳楼自杀就未免不太合理,应该是杀奔巴黎将正在某经济型酒店开房啪啪啪的帅哥老师拉出去TJJDS才比较科学…三是威风八面的意大利黑帮,最后一战无论布局和战果,包括德尼罗的反应,未免太锉了一点,杀得再彪悍一些才过瘾嘛…

亮点嘛,片子里很多,除了老爸那句餐桌上极其应景的“Fuck!”外,印象最深的还是小儿子发觉在学校摊上大事儿以后的决断,席卷金银细软揣上早已做好的假护照准备跑路那一幕,这孩儿,真不是一班二班的战士~~回顾我们可怜的过往人生,有哪一秒钟曾经这么牛逼过?

第一、认真你就输啦~~影片本身表现的就是一个黑帮家庭流浪生活中的一个片断、一种状态,围绕着它展开一些对黑帮人物的内心探索、英语法语文化差异的嘲弄、以及社会现实的折射,不是很用力、假扮很深刻那种。虽然片子中稍许提及了一些他们自己对生活的反思,但无论是影片本身的主体视角、口吻,还是片中的父母孩子,我看不出半点批判或者后悔,甚至颇为赞许,悲剧一说,只能说是观者的臆想和YY罢…

第二、如此这般的煞神家庭,什么生活环境他们需要害怕不能适应?血雨腥风、千万人中杀将出来的一家人,躲在一个地方混日子只是会让他们感到苦闷而已…他不来搞你已是祖上积德,什么时候他们会需要去时刻把被动语态的“融合”挂在心上?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好莱坞影片里、现实生活中,“融入主流社会”的悲剧还少吗?“融入主流社会”=快乐幸福?在快意恩仇中颠沛流离、在忍让屈辱中苟且偷生,他们会选择哪个?我们愿意选择哪个?

就像片中那样,从头爽到尾吧~~,至少,给我们一个梦想的空间。

本文网址:http://m.f236.com/huodongxinde/18194.html

相关文章推荐 更多
N 编辑推荐 更多
热门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