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活动范文 > 活动范文 > 导航

立夏的寓意和象征

2025-05-28 立夏的寓意和象征

立夏的寓意和象征(汇集五篇)。

立夏的寓意和象征 篇1

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2、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高骈《山亭夏日》

3、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4、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5、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苏轼《菩萨蛮·回文夏闺怨》

6、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7、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黄庭坚《鄂州南楼书事》

8、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9、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积雨辋川庄作/秋归辋川庄作》

10、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

11、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

12、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陈文述《夏日杂诗》

13、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有约》

14、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高骈《山亭夏日》

15、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蔡确《夏日登车盖亭》

16、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司马光《客中初夏》

17、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陶渊明《四时》

18、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李商隐《赠荷花》

19、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20、云尽月如练,水凉风似秋——欧阳詹《荆南夏夜水楼怀昭丘直上人云梦李莘》

21、一霎荷塘过雨,明朝便是秋声——项鸿祚《清平乐·池上纳凉》

22、小扇引微凉,悠悠夏日长——顾太清《菩萨蛮·端午日咏盆中菊》

23、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苏舜钦《夏意》

24、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白居易《观刈麦》

25、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26、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王安石《初夏即事》

27、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欧阳修《采桑子·荷花开后西湖好》

28、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苏舜钦《夏意》

29、夜合花开香满庭,夜深微雨醉初醒——窦叔向《夏夜宿表兄话旧》

30、风蒲猎猎小池塘过雨荷花满院香——李重元《忆王孙·夏词》

31、午梦扁舟花底香满两湖烟水——杨万里《昭君怨·咏荷上雨》

32、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33、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秦观《纳凉》

34、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

35、玉碗冰寒滴露华,粉融香雪透轻纱——晏殊《浣溪沙·玉碗冰寒滴露华》

36、楝花飘砌蔌蔌清香细——谢逸《千秋岁·咏夏景》

37、水际轻烟,沙边微雨荷花芳草垂杨渡——刘将孙《踏莎行·闲游》

38、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绿树阴垂画檐——白朴《天净沙·夏》

39、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王昌龄《采莲曲》

40、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白居易《江楼夕望招客》

41、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

42、水天清话,院静人销夏——项鸿祚《清平乐·池上纳凉》

43、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曾几《三衢道中》

44、笑指吾庐何处是?一池荷叶小桥横——陈继儒《浣溪沙·初夏夜饮归》

45、深夜无风新雨歇,凉月,露迎珠颗入圆荷——阎选《定风波·江水沉沉帆影过》

46、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陆游《幽居初夏》

47、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杨万里《夏夜追凉》

48、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司马光《客中初夏》

49、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李白《渌水曲》

50、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欧阳修《临江仙·柳外轻雷池上雨》

51、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一》

52、晴云轻漾,熏风无浪,开樽避暑争相向——薛昂夫《西湖杂咏·夏》

53、梅子青,梅子黄,菜肥麦熟养蚕忙——祝允明《首夏山中行吟》

54、琴书倦,鹧鸪唤起南窗睡——谢逸《千秋岁·咏夏景》

55、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李白《子夜吴歌·夏歌》

56、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李白《别储邕之剡中》

57、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李白《采莲曲》

58、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杜甫《为农》

59、恨入空帷鸾影独,泪凝双脸渚莲光,薄情年少悔思量——顾敻《浣溪沙·荷芰风轻帘幕香》

60、团扇不摇风自举,盈盈翠竹,纤纤白苎,不受些儿暑——文征明《青玉案·庭下石榴花乱吐》

61、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

62、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

63、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周邦彦《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64、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黄庭坚《鄂州南楼书事》

65、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白居易《采莲曲》

66、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谢灵运《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67、谷鸟吟晴日,江猿啸晚风——李白《江夏别宋之悌》

68、一番荷芰生池沼,槛前风送馨香——尹鹗《临江仙·一番荷芰生池沼》

69、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陆游《初夏绝句》

70、藕花珠缀,犹似汗凝妆——阎选《临江仙·雨停荷芰逗浓香》

71、蛾眉淡了教谁画?瘦岩岩羞戴石榴花——关汉卿《大德歌·夏》

72、香汗薄衫凉,凉衫薄汗香——苏轼《菩萨蛮·回文夏闺怨》

73、酷暑天,葵榴发,喷鼻香十里荷花——白朴《得胜乐·夏》

74、游女带花偎伴笑,争窈窕,竞折团荷遮晚照——李珣《南乡子·乘彩舫》

75、携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黄梅细雨——朱淑真《清平乐·夏日游湖》

76、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李白《折荷有赠》

77、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戴敏《初夏游张园》

78、竹边荷外再相逢,又还是、浮云飞去——赵以夫《鹊桥仙·富沙七夕为友人赋》

79、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戴叔伦《题稚川山水》

80、借与门前磐石坐,柳阴亭午正风凉——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

81、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七》

82、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83、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李白《西施/咏苎萝山》

84、雾柳暗时云度月,露荷翻处水流萤——张元干《浣溪沙·山绕平湖波撼城》

85、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萍花汀草——李清照《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

86、涧影见松竹,潭香闻芰荷——孟浩然《夏日浮舟过陈大水亭/浮舟过滕逸人别业》

87、泰山嵯峨夏云在,疑是白波涨东海——李白《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

88、夏条绿已密,朱萼缀明鲜——韦应物《夏花明》

89、雨停荷芰逗浓香,岸边蝉噪垂杨——阎选《临江仙·雨停荷芰逗浓香》

90、兰舟斜缆垂扬下,只宜辅枕簟向凉亭披襟散发——白朴《得胜乐·夏》

91、纱厨藤簟,玉人罗扇轻缣——白朴《天净沙·夏》

92、向浅洲远渚,亭亭清绝——张炎《疏影·咏荷叶》

93、春至花如锦,夏近叶成帷——李爽《芳树》

94、酒盏旋将荷叶当莲舟荡时时盏里生红浪——欧阳修《渔家傲·花底忽闻敲两桨》

95、荷芰风轻帘幕香,绣衣鸂鶒泳回塘,小屏闲掩旧潇湘——顾敻《浣溪沙·荷芰风轻帘幕香》

96、犹有遗簪,不展秋心,能卷几多炎热——张炎《疏影·咏荷叶》

97、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苏轼《贺新郎·夏景》

98、晚风收暑,小池塘荷净——刘光祖《洞仙歌·荷花》

99、我爱山中夏,空冥花雨下——元鹏《山中四咏》

100、艇子几时同泛?待折荷花临鉴——厉鹗《谒金门·七月既望湖上雨后作》

立夏的寓意和象征 篇2

1、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幽居初夏》

2、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山亭夏日》

3、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4、水窗低傍画栏开,枕簟萧疏玉漏催。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陈文述的《夏日杂诗》

5、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夏意》

6、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水宿淹晨暮,阴霞屡兴没。周览倦瀛壖,况乃陵穷发。川后时安流,天吴静不发。——谢灵运的《游赤石进帆海》

7、石梁茅屋有弯碕,流水溅溅度两陂。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王安石的《初夏即事》

8、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李商隐的《晚晴》

9、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唐代诗人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10、僧舍清凉竹树新,初经一雨洗诸尘。微风忽起吹莲叶,青玉盘中泻水银。——施肩吾的《夏雨后题青荷兰若》

立夏的寓意和象征 篇3

立夏,立春是春天的开始,而立夏也是即将告别春天,夏日天的开始。其实,之所以把这个节气称之为“立夏”是有它的历史意义,每年5月5日或6日时,“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太阳到达黄经45°,故名立夏也。

立夏节气在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就已经确立了,立夏预示着季节的转换,为古时按农历划分四季之夏季开始的日子。如《逸周书·时讯解》云:“立夏之日,蝼蝈鸣。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描述的就是孟夏之初的物候景象。《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这里的“假”,即“大”的意思,是说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实际上,若按气候学的标准,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以上为夏季开始。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日天的开始。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立夏前后,华北、西北等地气温回升很快,但降水仍然不多,加上春季多风,蒸发强烈,大气干燥和土壤干旱常严重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尤其是小麦灌浆乳熟前后的干热风更是导致减产的重要灾害性天气,适时灌水是抗旱防灾的关键措施。“立夏三天遍地锄”,这时杂草生长很快,“一天不锄草,三天锄不了。”中耕锄草不仅能除去杂草,抗旱防渍,又能提高地温,加速土壤养分分解,对促进棉花、玉米、高梁、花生等作物苗期健壮生长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古代将立夏分为三候:“一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即说这一节气中首先可听到蜊蜊(即:蝼蛄)蛄在田间的呜叫声(一说是蛙声),接着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然后王瓜的蔓藤开始快速攀爬生长。

立夏习俗

“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在我国古代是非常重视立夏这个节气的,传统风俗众多,有些保留至今。

帝王迎夏

在周朝,立夏这天,皇帝要率领文武百官到京城外的南郊迎夏,举行祭祀炎帝、祝融的仪式,并指定官员到全国各地勉励农民耕作。《礼记·月令》中说:“立夏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夏于南郊。还返,行赏、封诸侯,庆赐逐行,无不欢悦。”

汉代沿承此俗,到宋代,礼仪更趋繁琐,明代始有“尝新风俗”。清代还有馈赠礼品的说法。关于这种说法在清代《帝京岁时纪胜》就有记载,书中说“立夏取平时曝晒之米粉春芽,并用糖面煎作各色果叠,相互馈送”,可以看出古人们把立夏看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

一、吃五色立夏饭

立夏当天,我国南方很多地方的人们会用赤豆、黄豆、黑豆、青豆、绿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五色饭”,俗称吃“立夏饭”。吃过“立夏饭”,还有“称人”的习俗。据说这一天称了体重之后,就不怕夏季炎热,不会消瘦,否则就有病灾缠身。

二、饮立夏茶消暑

为迎接立夏,我国江西一带还有立夏饮茶的习俗,说是不饮立夏茶,会一夏苦难熬;在江浙等地有转蛋、碰蛋、绘蛋等立夏民俗游戏;在我国安徽一带立夏这天忌坐门槛,俗信说这天坐门槛,夏天里会疲倦多病;闽南地区立夏吃虾面,即购买海虾掺入面条中煮食,海虾熟后变红,为吉祥之色,而虾与夏谐音,以此为对夏天的祝愿。

三、立夏斗蛋消灾

是日中午,家家户户煮好囫囵蛋(鸡蛋带壳清煮,不能破损),用冷水浸上数分钟之后再套上早已编织好的.丝网袋,挂于孩子颈上。孩子们便三五成群,进行斗蛋游戏。蛋分两端,尖者为头,圆者为尾。斗蛋时蛋头斗蛋头,蛋尾击蛋尾。一个一个斗过去,破者认输,最后分出高低。蛋头胜者为第一,蛋称大王;蛋尾胜者为第二,蛋称小王或二王。谚称:“立夏胸挂蛋,孩子不疰夏”疰夏是夏日常见的腹涨厌食,乏力消瘦,小孩尤易疰夏。

中国注重养生,随着立夏节气的到来,人们开始关注立夏养生要点问题。那么对立夏养生要点有了解吗?如果你不清楚,下面不妨和小编一起了解了解立夏养生要点有哪些吧。

立夏养生要点

1.立夏养生之谨防外感

立夏节气,人们常常衣单被薄,即使体健之人也要谨防外感,一旦患病不可轻易运用发汗之剂,以免汗多伤心,避免气血淤滞,以防心脏病的发作。故立夏之季,情宜开怀,安闲自乐,切忌暴喜伤心。清晨可食葱头少许,晚饭宜饮红酒少量,以畅通气血。

2.立夏养生之精神养生

养生专家提醒说,立夏以后,天气转热,人的心神易受到扰动,出现心神不宁。因此,值此时节,人们要格外重视精神的调养,加强对心脏的保养,尤其是老年人不可有过激之处,应该保持愉快的情绪,安闲自乐,切忌暴喜伤心,保持神清气和、心情愉快的状态。

3.立夏养生之食补凉血

立夏之后血热会给人带来很多不适,气虚血热会影响人的消化功能。因此,每顿饭不要过饱,给胃留下足够的蠕动空间。还人以轻松自然。今年的夏季注意凉血补气和早睡早起,是人储存阳气力求身体大获丰收的一个季节。

4.立夏养生之饮食清淡

立夏过后,温度逐渐攀升,人们就会觉得烦躁上火,食欲也会有所下降。立夏饮食原则是“春夏养阳”,养阳重在养心,养心可多喝牛奶、多吃豆制品、鸡肉、瘦肉等,既能补充营养,又起到强心的作用。宜采取“增酸减苦、补肾助肝、调养胃气”的原则,饮食应清淡,以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大鱼大肉和油腻辛辣的食物要少吃。将绿豆、莲子、荷叶、芦根、扁豆等加入粳米中一并煮粥,并搁凉后食用,也可起到健胃、驱暑的功效。平时多吃蔬菜、水果及粗粮,可增加纤维素、维生素B、C的供给,能起到预防动脉硬化的作用。

5.立夏养生之早睡早起

中医认为“夏气与心气相通”,立夏养生要注意早睡早起,重视“静养”,避免运动过后大汗淋漓,“汗”出伤阳,在饮食调养方面,宜采取“增酸减苦、补肾助肝、调养胃气”的原则,饮食宜清淡,多吃蔬菜、水果、粗粮。起床前可以做几个小动作,有利于增强体质,中医养生,延年益寿。

6.立夏养生之避免贪凉

对大多数人特别是关节患者来说,夏季应该避免贪凉,不用或适度使用空调和风扇。在工作场合中,应把自己的病情告诉同事,以取得同事的理解,尽量不用空调或适当调高温度。最好常备一件长袖衣,随外界环境随时加减衣服。

立夏吃什么传统食物

立夏吃的传统食物主要有以下几种:

1、黑米饭糕

黑米饭糕也是宁波传统的立夏点心之一,是将乌树叶捣烂泡水后,用乌树叶汁泡糯米使其染色变黑,再将泡好的黑糯米加糖蒸熟后手工压制成糯米糕,吃起来有一股淡淡的乌树叶香味。

2、麦蚕

立夏节,上海郊县农民取麦粉和糖制成寸许长的条状食物,称麦蚕,人们吃了,谓可免“疰夏”。用立夏时青嫩的草头和入米粉,油煎成饼,叫做“摊粞”,为上海和浦东地区人民所喜食。还把糖梅子、酒酿、咸蛋等作为当令食品,称为时鲜,取以尝口,称尝“三新”。

3、鸡蛋

立夏吃蛋,不仅能经受“疰夏”考验,还能带来生活圆满。立夏有吃蛋的习俗,能预防暑天常见的食欲缺乏、身倦肢软、消瘦等苦夏症状。鸡蛋,性平,补气虚,有安神、养心的功能。

4、脚骨笋

立夏吃“脚骨笋”,是宁波特有的习俗。并不是菜市场现在在卖的所有笋都能用来做“脚骨笋”的,最好是野山笋或者乌笋。吃“脚骨笋”的重点在于形状,煮之前将笋拍扁,切成4厘米左右的一段,形同脚骨,吃了才能“脚骨健健过”。

5、君踏菜

宁波人立夏还有吃君踏菜的传统,君踏菜是立夏前后上市的一种时令蔬菜,据说吃了君踏菜后夏天不会生痱子,皮肤会像君踏一样光滑。

立夏的寓意和象征 篇4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更是阳历辰月的结束以及巳月的起始;时间点在公历5月5-6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立夏在农历上的日期并不固定,为每年四月初一前后,此因农历是阴阳历。“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

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日天的开始。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立夏由来

每年公历5月5日至7日,太阳到达黄经45°时为农历的立夏。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前后节气:谷雨、立夏、小满。

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四月节,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这里的“假”,即“大”的意思。

我国古来很重视立夏节气。据记载,在立夏的这一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举行迎夏仪式。在古代,民间有立夏称体重、吃蛋、饮茶等习俗。

立夏三候

一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每候只隔五天,更替迅速,随着三候的变更,人们亦可看到大自然演变的特色景观。

蝼蝈鸣:蝼蛄也,诸言蚓者非。小虫,生穴土中,好夜出,今人谓之土狗是也,一名蝼蛄,一名硕鼠,一名螜,各地方言之不同也。《淮南子》曰:“蝼蝈鸣,丘蚓出。”阴气始而二物应之。《夏小正》“三月螜则鸣”是也。且有五能,不能成一技:飞不能过屋,缘不能穷木,泅不能渡谷,穴不能复身,走不能先人,故《说文》称鼫为五技之鼠。

蚯蚓出:蚯蚓,即地龙也;阴物,感阳气而出。《历解》曰:“阴而屈者,乘阳而伸见也。

王瓜生:王瓜色赤,阳之盛也。《图经》云:王瓜处处有之,生平野、田宅及墙垣,叶似栝楼,乌药,圆无丫缺,有毛如刺,蔓生,五月开黄花,花下结子如弹丸,生青熟赤,根似葛,细而多糁,又名土瓜,一名落鸦瓜,今药中所用也。《礼记》郑玄注曰:“即萆挈。”《本草》作菝葜。

立夏节气中首先可听到蜊蜊(即:蝼蛄)蛄在田间的呜叫声(一说是蛙声),接着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然后王瓜的蔓藤开始快速攀爬生长。

立夏天气特点

人们习惯把立夏作为夏季开始,但实际上我国各地冷暖不同,入夏时间实际上并不一致。若按气候学的标准,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以上为夏季开始,“立夏”前后,我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真正进入夏季,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进入春季,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20℃上下,正是“百般红紫斗芳菲”的仲春和暮春季节。

立夏时节,万物繁茂。这时夏收作物进入生长后期,冬小麦扬花灌浆,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农谚有“立夏看夏”之说。而水稻等春播作物,也进入了繁忙季节。

立夏习俗

立夏在很多人看来只是一个普通的节气,表明春天结束,夏日由此开始。殊不知这在旧时,却是一个节日,是天子祭祀炎帝、祝融的'重要日子。旧俗立夏日又称“立夏节”,到了明代民间始有尝新风俗,清代更有祭神、尝新、馈节、秤人、烹新茶等庆祝仪式。其中五花八门的习俗禁忌,人们多半是知之甚少的,下面就罗列一些典型的例子以供大家参考。

迎夏

在古代,人们非常重视立夏节气。据载,每逢立夏这一天,帝王都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举行迎夏仪式。因夏季五行为火,对应的颜色为红色,所以,君臣在立夏这天一律穿朱色礼服,配朱色玉佩,连马匹、车旗都要朱红色的,以表达对丰收的企求和美好的愿望。

斗蛋

立夏中午,家家户户煮好囫囵蛋(鸡蛋带壳清煮,不能破损),用冷水浸上数分钟之后,再套上早已编织好的丝网袋,挂于孩子颈上。孩子们便三五成群,进行斗蛋游戏。蛋分两端,尖者为头,圆者为尾。斗蛋时蛋头斗蛋头,蛋尾击蛋尾。一个一个斗过去,破者认输,最后分出高低。蛋头胜者为第一,蛋称大王;蛋尾胜者为第二,蛋称小王或二王。

秤人

古诗云:“立夏秤人轻重数,秤悬梁上笑喧闺。”立夏之日的“称人”习俗主要流行于我国南方,起源于三国时代。据说这一天称了体重之后,就不怕夏季炎热,不会消瘦,否则会有病灾缠身。吃完立夏饭后,在横梁上挂一杆大秤,大人双手拉住秤钩、两足悬空秤体重;孩童坐在箩筐内或四脚朝天的凳子上,吊在秤钩上秤体重,谓立夏过秤可免疰夏。若体重增,称“发福”,体重减,谓“消肉”。

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讲着吉利话。秤老人要说:“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秤姑娘说:“一百零五斤,员外人家找上门。勿肯勿肯偏勿肯,状元公子有缘分。”秤小孩则说:“秤花一打二十三,小官人长大会出山。七品县官勿犯难,三公九卿也好攀。”打秤花只能里打出(即从小数打到大数),不能外打里。

忌坐门槛

立夏日还有忌坐门槛之说。在安徽,道光十年《太湖县志》中记载:“立夏日,取笋苋为羹,相戒毋坐门坎,毋昼寝,谓愁夏多倦病也。”说是这天坐门槛,夏天里会疲倦多病。30年代《宁国县志》中记载:“立夏。以秤秤人体轻重,免除疾病,所谓不怯夏也。俗传立夏坐门坎,则一年精神不振。”立夏日,孩童忌坐石阶,如坐了则要坐七根,始可百病消散。忌坐地栿(门槛),谓这天坐地栿将招来夏天脚骨酸痛,如坐了一道就须再坐上六道地栿合成七数,方可解魇。

立夏吃什么?

立夏吃蛋,不仅能经受“疰夏”考验,还能带来生活圆满。立夏有吃蛋的习俗,能预防暑天常见的食欲缺乏、身倦肢软、消瘦等苦夏症状。鸡蛋,性平,补气虚,有安神、养心的功能。

立夏茶

为迎接立夏,我国江西一带还有立夏饮茶的习俗,说是不饮立夏茶,会一夏苦难熬,说是立夏饮了七家茶,可以保证整个夏天不会犯困。

立夏羹

君踏菜

宁波人立夏还有吃君踏菜的传统,君踏菜是立夏前后上市的一种时令蔬菜,据说吃了君踏菜后夏天不会生痱子,皮肤会像君踏一样光滑。

麦蚕

立夏节,上海郊县农民取麦粉和糖制成寸许长的条状食物,称麦蚕,人们吃了,谓可免“疰夏”。

七家粥

浙东农村立夏有吃“七家粥”的风俗,就是务农人家左邻右舍互相赠送豆、米,和以黄糖,煮成一锅粥,叫“七家粥”,说是吃了这种粥,邻里和睦,一心去夏耕夏种。

我国北方多种植小麦,立夏正是小麦上场时节,因此北方大部分地区立夏时有制作与食用面食的习俗,意在庆祝小麦丰收。立夏的面食主要有夏饼、面饼和春卷三种。

乌米饭

乌米饭取乌饭叶子(又名精青叶)挤汁浸糯米蒸饭而成。据说,立夏吃乌米饭,不会疰夏,能祛风败毒,乌蚊子不敢叮咬。

三鲜

立夏尝三鲜又称为“立夏吃三鲜”或“立夏见三新”。三鲜一般又分为“地三鲜”、“树三鲜”和“水三鲜”。

立夏的寓意和象征 篇5

立夏是什么意思

顾名思义,立夏是指夏季开始。但是,各地冷暖不同,入夏时间实际上并不一致。按气候学上以五天平均气温高于22℃为夏季的标准,立夏前后,四川盆地南部刚跨进夏季;盆地其余的地区气温为20℃左右,还处于“门外无人问落花,绿阴冉冉遍天涯”的暮春时节;而川西南低海拔河谷则早在4月中旬初即感夏热,立夏时气温已达24℃以上,可谓夏日炎炎了。

《易纬》有立夏“电见”之说。但就四川而言,即使在初雷最晚的盆地西北部,常年雷暴也始于4月上、中旬,“电见”无须等到立夏。立夏以后,正是盆地中稻大面积栽插的需水关键期,大雨来临的早迟和雨量的多少,与农业生产关系密切。此时如不下较大的雨,那些无水灌溉的农田就无法梨耙栽秧。据气候资料统计,多年平均大雨开始期,盆地东部在4月中、下旬,中部在5月中、下旬,西部在5月下旬。

5月雨量盆地东南部为100至200毫米,西北部为75至100米。盆地西部、中部因大雨开始较晚,雨量偏少,往往有夏旱露头。这段时间,正当盆地收获小春作物,播栽大春作物,特别要注意多变天气的影响。晴天要及时抢收,雨天应抓紧栽插,连阴雨天气须提防小春收获物生芽、霉烂,还要搞好抗旱保苗,警惕20℃以下的低温对早稻的危害。

立夏的由来

古诗云:“立夏秤人轻重数,秤悬梁上笑喧闺。”立夏之日的“称人”习俗主要流行于我国南方,起源于三国时代:传说刘备死后,诸葛亮把他儿子阿斗交赵子龙送往江东,并拜托其后妈、已回娘家的吴国孙夫人抚养。那天正是立夏,孙夫人当着赵子龙面给阿斗秤了体重,来年立夏再秤一次看增加体重多少,再写信向诸葛亮汇报,由此形成传入民间的风俗。据说这一天称了体重之后,就不怕夏季炎热,不会消瘦,否则会有病灾缠身。吃完立夏饭后,在横梁上挂一杆大秤,大人双手拉住秤钩、两足悬空秤体重;孩童坐在箩筐内或四脚朝天的凳子上,吊在秤钩上秤体重,谓立夏过秤可免疰夏。若体重增,称“发福”,体重减,谓“消肉”。是日,孩童忌坐石阶,如坐了则要坐七根,始可百病消散。忌坐地栿(门槛),谓这天坐地栿将招来夏天脚骨酸痛,如坐了一道就须再坐上六道地栿合成七数,方可解魇。旧时母亲择此日为女孩子穿耳朵,穿时一边哄孩子吃茶叶蛋,当孩子张口咬蛋时即一针捷穿。也有为家养猫儿穿耳朵、札上红头绳的。早在古代的君王们也常在夏季初始的日子,到城外去迎夏,迎夏的.日子就是立夏日。

立夏的传统习俗

1、秤人

立夏吃罢中饭,有秤人的习俗。古诗云:“立夏秤人轻重数,秤悬梁上笑喧闺。”人们挂起一杆大木秤,秤钩悬一根凳子,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

2、喝粥

根据当地史料记载,我国古时每年“立夏”节气,民间形成了吃粥、挂蛋等习俗。民间传说立夏这天喝立夏粥可保一年平平安安、无病无灾。

3、吃立夏饭

立夏这一天,按照中国人的传统习俗,要变着花样吃各种饭,乌米饭、豌豆糯米饭……主料都是最最平常的米饭,但因为加进了各种时令的料,变换出不同的颜色

4、尝新

很多地方有“立夏尝鲜”之俗。人们品尝时令食物,以求健康吉祥。

5、做夏

立夏季节,福州风俗流行煮鼎边“做夏”。鼎边糊(又称锅边糊),用米浆涮锅边烧煮而成,配以虾米、虾油、葱菜、金针、黑木耳、蚬子,或少量香菇、蛏干等海鲜清汤,其味极为荤美可口。

6、食面食

我国北方多种植小麦,立夏正是小麦上场时节,因此北方大部分地区立夏时有制作与食用面食的习俗,意在庆祝小麦丰收。立夏的面食主要有夏饼、面饼和春卷三种。

7、喝茶

我国江西、扬州等地有立夏饮茶的习俗。夏天酷暑炎热,经常喝茶,尤其是偏凉性的绿茶,可以让暑气顿消,起到清热解暑、利尿排毒的作用

8、迎夏

古代,人们非常重视立夏。还有习俗说立夏日不迎夏,会有病灾缠身。

本文网址://m.f236.com/huodongfanwen/199451.html

相关文章推荐 更多
N 编辑推荐 更多
热门栏目